上联:闲情寄笔墨
下联:逸兴在琴书
楹联“闲情寄笔墨,逸兴在琴书”是一副意境高雅、表明心志的书房联,简洁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核心雅趣和精神寄托,海派书画领军人物曾熙隶书。
上联“闲情寄笔墨”:闲情,并非指无聊之情,而是指脱离世俗繁杂事务后,一种超然、安逸、自在的心境。是文人主动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寄,寄托,安放。笔墨,代指书法和绘画创作。
上联表述了将闲适超逸的情致,都寄托在挥毫泼墨(书法与绘画)之中。 这意味着,书法和绘画不仅是艺术技能,更是文人安顿心灵、抒发情感的载体。
下联“逸兴在琴书”:逸兴,超脱世俗的豪迈兴致、飘逸的兴致。通常指一种突如其来的、高雅的创作冲动或欣赏欲望。在,在于,存在于。琴书,弹琴和读书。
下联将超凡脱俗的豪兴,都蕴含在抚琴和读书的乐趣里。弹琴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涵养精神,这两者是滋养文人“逸兴”的根本源泉。
整幅楹联美概括了古代文人的“四艺”(琴、棋、书、画)中的三样(琴、书、画),并揭示了它们与文人内心世界的关系,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内在精神的丰富与高雅的艺术生活。

曾熙,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近代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
曾熙工诗文,擅书画,书法上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
曾熙书法上得力于《夏承碑》《华山碑》《张黑女》等,以汉隶圆笔为本,下穷魏晋,沟通南帖北碑,融合方圆,遂成就宽博纵逸的风貌。
曾熙书法造诣极深,康有为将他的八分书与何绍基并提,沈曾植、陈三立、谭延闿、胡光炜、马宗霍等书法名家均有很高评价。晚年兼学绘画,倡“书画同源”之说。
曾熙在书画界也名声显赫,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与李瑞清、沈曾植、吴昌硕并称“民初四家”。张大千、谢彬、康和声、萧迁、马宗霍皆出其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