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长虹”石刻在甘肃定西渭源县灞陵桥廊亭内壁,孙科撰书。
 
灞陵桥,又名卧桥、握桥,是民国时期的古桥遗存,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城南门外渭河源头之一的清源河上,灞陵桥以复古情怀借用长安灞陵桥命名为渭源灞陵桥,因为渭源、长安皆饮渭河水之缘故。
 
灞陵桥有“渭河第一桥”之称,初为平桥,修缮后的桥身由单梁变成叠梁,是现存唯一的无桥墩伸臂木梁拱桥,桥不用一钉一铆,仅仅通过木头纵横相贯、交错搭接构造而成,展现了较高的造桥工艺,是这类桥梁的标本,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桥上的文物遗存有牌匾、楹联、石刻等。“渭水长虹”四个字,这是孙科对灞陵桥外形的高度概括,短短四个字淋漓尽致表达出对灞陵桥的喜爱之情。
 
孙科,字哲生,孙中山与卢慕贞所生长子,中华民国时期政治人物。
 
孙科三次主持穗政,并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还是中国第一位铁道部长,在建设广州市政、制定“五五宪草”与各项法规、改革国有铁路方面均有一定贡献。他嗜好读书,生活比较节俭,在国民党显要中是清廉的典型。
 
孙科的书法在民国名人中算不上出众,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孙科的书法风格明显受到了其父亲孙中山的影响,尤其是在行书方面,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碑帖结合的特点。
 石刻欣赏:甘肃定西渭源县灞陵桥“渭水长虹”

上一篇:匾额欣赏:甘肃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