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一,也是朱熹的经典之作,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成就卓著的诗人和文学家。他集北宋以来理学乃至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创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对南宋之后七百多年的中国与东南亚社会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他学识渊博,人格高尚,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对人类思想史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东方文化圣哲。
朱熹发展并完善了北宋程颐、程颢的理学思想,创立了以“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强调“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倡导从自然和社会中探寻道德与真理。他对《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进行注解,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来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
![书法素材诗词: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南宋]朱熹](/uploads/shufa/scdq/scdq-266.jpg)
朱熹的《观书有感》以理趣见长,书法创作需平衡宋代理学的严谨与诗意中的灵动意象。
朱熹手札体(首选):取法朱熹《城南唱和诗帖》的"从容中道"笔意("半亩方塘"用笔方正显理学规矩),适当加入《书翰文稿》的牵丝变化("天光云影"线条流动喻理趣活泼)。
张即之楷书(备选):南宋书家的锐利笔锋适合表现"源头活水"的穿透力,大字楷书结构可强化"鉴开""徘徊"的空间感。
禁忌:唐代狂草(破坏理学沉思氛围),清代馆阁体(过于板滞丧失诗意)。
上一篇:书法素材诗词:题西林壁[宋]苏轼 下一篇:书法素材诗词:马[唐]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