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五亩治蔬五亩种竹
下联:半日静坐半日读书
“五亩治蔬五亩种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是一副描绘理想田园生活、充满闲适雅趣的经典名联,清代地理学家齐召南书写。
上联“五亩治蔬五亩种竹”:五亩,虚指,形容一块不大不小的田地,源自《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治蔬,种植蔬菜。这代表了自给自足的田园劳作,是满足物质生活的务实之举。种竹,栽种竹子。竹子象征高洁、坚韧的君子品格,是满足精神需求的雅致之事。
上联这幅画面将物质的务实与精神的清雅完美结合,用五亩地来种植蔬菜,再用五亩地来栽种竹子。既有“治蔬”的烟火气,确保生活温饱;又有“种竹”的书卷气,滋养高洁心志。一个“治”字,体现了经营的用心;一个“种”字,流露了情趣的高雅。
下联“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半日,虚指,将一天的时间理想化地平分。静坐,安然端坐,排除杂念。这是一种收摄心神、涵养心性的修养功夫,近于禅修和理学的“主静”思想。读书,阅读经典,求知悟道。这是与古人为友、开拓精神世界的智力活动。
下联这幅画面将身心的修养与学识的增进合理安排,用半天时间来静坐修养,再用半天时间来读书明理。“静坐”是向内求索,沉淀自我;“读书”是向外汲取,丰富自我。一静一动,一内一外,构成了充实而平衡的精神生活。
这副对联的精髓在于其构建了一个自足、平衡、高雅的生活范式,是数千年来中国文人“耕读传家”理想的最诗意的表达。
清代诗人乌尔衮布创作的《小园联》,与此联类似,收录于吴恭亨所著的《对联话》中。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
一亩种菜,一亩栽花。
《对联话》主要辑录古今联语,并对联语进行评析,收录了诸多清代对联佳作,

齐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浙江天台人,清代地理学家。
召南小时候就有神童之称,精于舆地之学,又善书法。乾隆元年(1736年),召试于保和殿,钦定二等第十名,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完成最重要的作品《水道提纲》28卷。
古时有关水道的著作,只有《水经》,晋代郭璞所注又不传于世,流传下来的只有郦道元注本,又因为郦道元是北魏人,他的注解对于北方的描述要强于对于南方的,到了清朝,水道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以前的内容就不适合了。
齐召南完成的《水道提纲》,有“清代水经”之称。系统、正确地记述了18世纪中叶中国范围内水道的源流分合。《水道提纲》中,从东北的鄂霍次克海往南,渤海、东海直到南海,沿岸的城镇、关隘、河流入海口、岛屿等都有叙述,第一次把中国18世纪的海岸线清晰地勾画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