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静坐读书各得半日
下联:清风明月不用一钱
上联“静坐读书各得半日”:静坐,安然端坐,排除杂念。这既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修行,旨在收摄心神,涵养心性。读书,阅读经典,求知悟道。这是与古人为友,开拓精神世界的活动。各得半日,各自占据半天时间。这是一种诗意而理想化的时间分配,并非严格的规划,而是强调这两种活动构成了完整而充实的一天。
上联想象了每天的生活,用半天时间来静坐修养,用半天时间来读书明理。这描绘了一种高度自律、内心充实的生活状态,将修养(静坐)与学习(读书)视为生活的两大支柱。
下联“清风明月不用一钱”: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朗的月。代指所有无需金钱购买的自然美景,象征着造物主对所有人的无私馈赠。不用一钱,不需要花费一支钱。
下联化用了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诗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与对世俗金钱的蔑视。
这副对联的精髓在于其强烈的对比与崇高的超越性:物质极简与精神极丰。它是中国文人理想生活的宣言书,描绘了一种至简至高的生活境界:我的日常生活,由修养与学问来精心构筑;我的无限享受,由清风与明月来慷慨供给。这一切的充实与美好,都与金钱无关。从这副对联不难看出林则徐对读书的喜爱,以及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林则徐并没有忽视“取法乎上”的传统共识,其楷书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纯然是唐人的规矩,还在点划使转之间偶尔透露出晋人的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他的书法取势,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