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第一家”匾额在湖南衡阳大渔村王氏宗祠,明永乐衡州知府史中题写。
衡阳王氏宗祠,亦称渔溪王氏宗祠,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王万庄在此买田安家,并建了祠堂,时称崇本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重建,易名王氏宗祠。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民国29年(1940)再次修葺后改称王家祠堂。2013被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南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
始祖王万庄,宋代进士,曾任宝庆邵阳令。晚年携家眷云游,卜于长坪。此地山环水绕,当时祠前有一口阔约百亩的大水塘,塘中小山俨若一方官印。有好事者去挖,越挖越长。有个风水先生怕毁了这风水宝地,杀了只狗,将狗血淋到印山上,从此印山再不往上长了。万庄公这才买田安家,在水塘边建了小祠堂,名叫崇本堂。后来祠堂被烧毁,万庄公十四代孙王大礼上书衡州知府史中,史中批示同意建祠。这时王氏族中出了个工部尚书王诏,由他主持修祠,20年后建成。
史中亲自将“楚南第一家”改为“衡阳第一家”,“衡阳第一家”五个大字,白底黑字,浑厚沉雄,奇伟秀拔。从此,“衡阳第一家”声名大振。
大渔村王氏宗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宗祠文化内涵丰富,为研究当地文化及建筑提供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