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世人间”源自佛教经典,最早见于:《维摩诘经》(鸠摩罗什译):“菩萨应世,度脱众生。”《六祖坛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
应世人间”表述的是佛菩萨或修行者为教化众生而活跃于世俗社会。
昭觉寺,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初名建元寺,唐宣宗时赐名“昭觉”,改名为“
昭觉寺”。
大雄宝殿前广场上右侧有一棵树龄近千年的黄桷树。这棵大树被誉为天府树王,树身里面包有一块石碑,
昭觉寺著名的典故“树包碑”所在。“树包碑”的石碑现在看不到了,已经被包在大树里头了。
1917年,时任滇军旅长的
朱德曾在
昭觉寺避难,与当时的方丈了尘法师相交甚深,当时,他住在
昭觉寺内的八仙堂。
据僧人回忆说,当时
朱德等人到
昭觉寺时,整个
昭觉寺被一场大雾笼罩着,一直等到四处烽雾散尽、天朗气清时,
朱德等人才安全离去。为表达感激,
朱德回到云南后,委托成都的同学周官和请当时的著名书法家
颜楷书写了“
应世人间”4个字,并用楠木制作成牌匾,赠送给
昭觉寺。此后
朱德每次回到四川,都不忘到
昭觉寺看看。
颜楷(1877-1927),字雍耆,华阳(天府新区)人,学者、书法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清廷派往日本攻读法政。归国后任翰林院编修加侍讲。民国建立后不问政治,佞佛为居士,被选为四川佛教会副会长。
颜楷精工书法,名满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