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位于
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
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
乾隆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
乾隆皇帝书写的“
三希堂”匾额和《
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其中豪素指书法)。另在台北
故宫博物院也有一处“
三希堂”,藏有《快雪时晴帖》。
三希堂始于
乾隆朝,后经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都从未有任何变动,仍保持原貌。
“
三希堂”虽然名气很大,但面积通共也就8平方米,被称为
故宫中最小的房间。
“
三希堂”的名字来源,一种是认为“三希”出自宋代大儒周敦颐的《通书》“志学”篇“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名言。
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乾隆帝取得这个名字还是饱含进取之志的,也很符合书房的定位。
另外一种说法是,“三希”同三稀,“三稀”是
乾隆皇帝收藏的三件稀世书法珍品,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和
王珣的《伯远帖》。
紫禁城之大,
三希堂区区斗室,却是
乾隆皇帝最为宽阔的精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