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匾额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大门,扬州本地书法家孙龙父所书。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瘦西湖从隋唐开始,水系两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康乾时期,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六次南巡,造就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形成瘦西湖园林基本格局。瘦西湖景区分布有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双峰云栈等名园胜迹,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清乾隆元年(1736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匾额欣赏:江苏扬州瘦西湖大门“瘦西湖”
孙龙父,原名珑,号赤城居士、弄斧等。后更字龙父,以字行。祖籍泰州,后居扬州。弱冠之年,其书画金石即初露头角。
 
抗日战争期间,曾在镇江、扬州等地鬻金石书画,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名噪一时。扬州解放后,先执教于扬州中学,后任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今扬州师范学院)教师、副教授,扬州师范学院教授。
 
孙龙父书法上真、行、隶、汉简、大篆、小篆诸体皆精,将碑学笔法融入草书创作,形成独特的"龙父体",其草书笔力沉雄、刚柔相济,代表江苏草书最高水平之一。

上一篇:匾额欣赏:河南洛阳白马寺山门“白马寺” 下一篇:匾额欣赏:山西运城稷山稷王庙“立我烝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