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朝天宫文庙“敬一亭”匾额,杨康乐书写。
朝天宫,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现为南京市博物馆,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天宫所在的冶山,春秋称冶城,东晋称西园,南朝刘宋年间称总明观,唐代称太清宫,宋代称天庆观,元代称玄妙观,明代洪武17年(1384年),朱元璋钦赐其名,沿用至今。曾作为冶炼作坊(冶城)、风景名胜(西园)、教学机构(总明观)以及道教宫观(太清宫、天庆观、玄妙观、朝天宫),期间太平天国时期一度作为储藏火药的作坊“红粉衙”,从清代同治5年(1866年)开始直到清末,朝天宫被改建为“江宁府学”。“敬一亭”作为文庙的标志建筑之一,或许就是当时所建。
敬一亭位于朝天宫文庙建筑群中轴线末端,占据冶山制高点,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采用八角重檐攒尖顶形制。该亭原供奉嘉靖帝亲撰的《敬一箴》石刻,诏令南北两京国子监及地方学宫建亭供奉,南京朝天宫敬一亭即为此制度产物。
敬一亭遵循明清宫殿轴线序列,与棂星门、大成殿等共同构成南京现存最重要的文庙建筑遗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