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喜见外弟又言别》是唐代诗人李益的诗作,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喜见外弟又言别》历来引人注目,它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全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间。后官至礼部尚书。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长于七绝,以写边塞诗知名。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附图为智永楷书集字的喜见外弟又言别。
释智永是陈、隋时期山阴永兴寺的和尚,王右军七世孙,人称“永禅师”。
智永禅师擅长楷书、草书,能传王羲之的风范。他晚年就曾以当时的识字课《千字文》为内容,用真、草两体写了一千多本,从中挑选最满意的八百本,分送给浙东的各个寺院。直到如今,智永的《千字文》墨迹和刻本还被视为学习书法的范本。